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推进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弘扬劳动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牵头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开展“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以下简称“职教行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传承中国文化基因,广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职业教育,坚持德技并修,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为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内容与目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向上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习惯和礼仪的总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通过“职教行活动”,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职业院校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基本形成有规划、有品牌、有载体、有活动、有作品、有影响的工作格局;推出一批美德研究成果和案例、建成一批美德传承基地、开发一批美德教育资源、打造一批美德传承发展的品牌活动和项目、培育一批美德教育名师、培养一批弘扬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形成职业教育师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习惯、营造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
三、实施原则
(一)院校主体。“职教行活动”的主体是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覆盖全体学生。各职业院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结合地域、民族特点和文化、行业特色、职业特性,将中华传统美德融于职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项活动,做到“年年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和本专业实际,将“职教行活动”与全方位育人紧密结合。
(二)全程育人。各职业院校要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贯穿育人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为一体,融入课程、教材、教育资源、教育环节,贯穿育人全过程。
(三)形式多样。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除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外,还要抓住关键环节、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大事件开展活动。例如,邀请专家学者、英雄、劳模、工匠等进校园,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广泛运用诵读、演讲、戏剧等形式开展美德教育,举办师生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比赛、礼仪表演、师生美德实践典型展示、交流等。同时,要积极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文化交流合作,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传递中国价值。
(四)多元参与。“职教行活动”要自觉接受当地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作用,联合开展有关活动,同时,要积极与当地有关院校合作开展相关活动。
(五)理论指导。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和有关研究机构、职业院校研究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职教行活动”和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供学术支撑、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
(六)示范引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个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形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的职业院校,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示范性教育基地;整合开发建设100个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动职业院校师生智慧化学习;培育一批美德教育名师和德技双修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一批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重点品牌活动和项目。
(七)讲求实效。开展“职教行活动”要育人为本,讲求实效,避免不切实际的各种形式主义活动。
(八)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有效向社会宣传展示“职教行活动”的成果、成效,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
四、活动组织
“职教行活动”指导单位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及有关分支机构会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职业院校、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单位成立“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组织委员会(组委会成员见附件),负责“职教行活动”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活动推进、总结表彰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及秘书处所在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职教行活动”组委会定于9月下旬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启动仪式并举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报告交流会,向全国职业院校发出开展“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倡议书。启动仪式后,由组委会成员单位或组委会委托的单位牵头,在各地择机开展本地区(本行业)相关活动;各职业院校结合各地方、行业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华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职教行活动”组织委员会将适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各地活动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美德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评价流程,健全工作机制。拟在每年5月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交流展示活动;拟于每年9月教师节前后,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经验交流和风采展示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融于教育实践的典型展示;每年择机开展相关有意义的全国性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我们开展好“职教行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开展“职教行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各项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创新、注重总结提炼升华,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成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三)坚持勤俭办活动。开展“职教行活动”严禁铺张浪费,确保活动阳光、绿色、节俭。
“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组织委员会
2018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