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构筑差异化多元化的集团化办学之路
出自:本站 发布时间:2014-10-23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 李庆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位于重庆市西部中心城市永川区。永川区是重庆职业教育基地,是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模式—“城校互动”模式和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著名论断的诞生地。职教基地现有本科院校2所、高职学院5所、中职学校15所,其中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4所,在校学生11万多人。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起始于2000年前后,蓬勃发展于近几年,形成了如海南的“以专业为纽带”、天津的“工学结合”、河南的“以城带乡”等比较典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总的说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是处于一个实证探索的阶段,理论研究较少,还没有成型。2009年以来,我校坚持集团化办学实证探索与理论研究同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之路,如今,集团化办学和在集团化办学平台上形成的校企融合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成长的路径、竞争的优势、办学的特色。
2010年,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职教基地现代机电技术教育集团,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自授牌。2012年,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同年,学校申报了中国职教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成渝经济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策略研究》,2013年顺利结题并获得中国职教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其中子课题《成渝经济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研究》获得中国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2012年度论文一等奖。
一、学校牵头成立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的背景
重庆市渝西地区是重庆市委市府确定的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共有技工院校11所,分别位于5个区县,其中公办2所、企业办校4所、民办5所。
2010年,面对职教中心和其他类型中职学校快速发展、技工教育尤其是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发展受困的局面,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领导提出创新技工教育办学模式,优化技工教育布局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优质技工院校通过合作或兼并整合带动薄弱技校发展,设想在渝西的永川区、渝东北的万州区、渝东南的涪陵区各有1所优质技工院校牵头,通过联盟带动当地区域内其它技校的发展。我们渝西地区技工院校率先响应,大家一致认为实施联合十分必要,决定建立“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走不同于其他职教集团管理体制与发展机制之路。2011年6月,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成立,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永川区有关领导和全重庆市100余所技工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见证了成立盛况。
二、主要做法
(一)自愿原则。
联合体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自愿参加,参与企业主要为渝西地区办有技校的企业,参与学校为具有基本办学条件的合格以上技工学校。目前,联合体有成员技校7所: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华为技校、嘉陵集团所属的益民技校、青山工业公司所属的青山技校、潍柴公司所属的潍柴技校、“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重庆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江津分校”。
(二)企业参与。
联合体不仅把企业办的技校纳入,而且吸收办校的企业参与。联合体现有大中型优质企业和跨国公司5家成员企业:嘉陵集团益民特种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香港力劲科技集团重庆力劲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中捷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三)共同目标。
联合体最大的特点是确立了共建区域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目标,将此作为参与合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使命和任务,突破了传统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个体之间联合办学的形式,避免合作中由于任何一方因利益诉求达不到便要终止合作的可能性发生。成员学校和企业不仅共同签订了《组建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协议》,而且签订了《区域联合 校企融合 资源整合 共建区域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合作协议》。2012年,我们申报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方案》得到国家人力社保部和财政部的批准,经过2年的建设,今年将接受验收。
(四)设立分院。
联合体在我校挂牌建立总部,挂牌设立联合体工作办公室,参与合作的技校挂牌建立“重庆工业技师学院XX分院”。
(五)资源共享。
合作学校和企业在招生与招工、师资与员工培训、设备与生产、技术与信息、教学与技能鉴定、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紧密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培训,共同开发新专业,共同开发教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尤其是我校作为牵头学校要为其它合作技校提供支持,企业和企业办校要在实训基地建设和产教结合方面与我校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办校的优势。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争取地方和上级有关项目,共享有关政策和支持。
目前,我校以建设国家示范学校、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精品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库、评价办法、管理制度等等建设成果与成员技校分享,推动成员技校改革发展,共同提高。
联合体经过2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建成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集训与竞赛基地、重庆市数控机床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压铸技术公共实训基地、重庆金融与服务外包公共实训基地。
(六)分段教学。
联合体允许合作学校以“重庆工业技师学院XX分院”的名义招收初中毕业起点4年制高级工和高中毕业起点4年制预备技师学生,拓宽分校招生渠道,增强吸引力。为确保高技能人才教学质量,联合体分院的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层次实行分段教学合作:高级工前2年在分院学习,后2年在我校学习;预备技师前1年在分院学习,后3年在我校学习。
(七)统一管理。
联合体组建了合作办学工作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共同发展规划、目标及方针,对重大问题进行商讨;统筹有关学校和企业资源利用与共享,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贯彻实施上级要求。
按照主办学校与分校关系,我校作为主办学校对分校在招生及对外宣传、学生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负责监督指导;在招生上加强协作,避免无序竞争;在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培养方面,分院要统一采用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标准、教材等,接受我校的管理和指导,做到规范统一的质量要求。
(八)合理布局。
联合体在专业建设上优化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分院除了可以开设牵头学校1—2个优势专业作为补充外,重点开设面向成员企业需要的特色专业,如潍柴分院以潍柴公司需要的热加工与成型等专业为主,华为分院以地方需求大的电子技术、旅游等专业为主,益民分院以模具制造等专业为主,青山分院以齿轮制造等专业为主。
三、主要成效
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成立3年来,特色彰显,带动突出,欣欣向荣,成为全市技工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试点与突破口。
(一)带动薄弱技校走出困境。
联合体成员技校除我校外,均为非重点学校,规模普遍偏小,自身发展受限,但他们在办学机制、管理、实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特色。他们通过加入联合体,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而且增强了吸引力:潍柴分院招生明显好转,2012年成功创建市级重点技校;潍柴、益民、青山分院大力接受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新进员工培训,年培训量均达到2000人次左右;青山分院不仅每年早早完成招生任务,同时与企业紧密合作,产教结合,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二)助推牵头学校上档升级。
由于分院不断将学生分段送到牵头学校,助推了我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华为分院不仅将招收的新生入驻我校,而且双方共建校园。联合体不仅催生了我校集团化办学特色和优势,也为学校成功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等充实了更加完善的条件。我校通过建立联合体,形成了永川主校区+6个分院多校区办学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分校式办学模式改革发展之路。
(三)驱动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并驾齐驱
2012年,重庆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试点的通知》,允许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面向企业员工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我校抓住机遇,积极主动面向联合体成员企业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技能提升培训,每年招收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员500人以上。
(四)促成校企合作深化升级
1. 办学入园、教产研结合。
2012年,联合体与香港力劲科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的第一步是力劲科技集团重庆力劲机械有限公司加入联合体,筹建“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第二步是与力劲科技集团以股份制合作创立重庆压铸职业学院。目前,力劲公司投资1亿元在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建立融研发与培训、教学与生产于一体的“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即将落成。2013年4月,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批复同意联合体与力劲科技集团合作共建重庆市压铸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
2. 引企入校,商教一体。
2012年,联合体与重庆云日集团合作共建永川呼叫与金融数据处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得到国家发改委立项和资金支持。平台集教学、培训、研发、咨询、认证于一体,同时提供第三方呼叫和金融数据处理服务,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业务流程再造、服务外包需求、技术、价格、人才等信息查询与反馈等服务;平台不仅面向联合体成员学校学生实习,而且面向职教基地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和企业员工培训。学生不仅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开展对外业务、勤工俭学。平台的建成使联合体以呼叫、金融数据处理为方向的客户信息技术服务专业形成了品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升了联合体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能力,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技工教育联合体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认为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需要牵头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带动成员学校共同发展;需要成员学校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参与,一起研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坚信,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在探索技工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促进技工院校规模做大、结构做优、实力做强、特色做明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