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报告
创新机制 深化内涵 努力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新途径
出自:本站 发布时间:2014-10-23
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经验交流材料
辽宁职业学院院长 张立华
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于2013年6月,是辽宁省第一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是由辽宁职业学院牵头,联合辽西北区域内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非法人组织,现有成员单位345个。两年来,在辽宁省教育厅、省农委及辽西北地区各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成员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联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重大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之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三个机制,夯实工作基础,联盟凝聚力逐步增强
(一)五方联动,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政行校企研五方联动,形成横向培养服务新载体”是辽西北职教联盟的最大特点。联盟在政府推动下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实现五方联动,有效地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联盟在建设伊始就组建了联盟指导委员会。由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由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全国和省级职教专家、企业行业的带头人组成。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协调联盟建设的相关问题,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建设性意见。联盟指导委员会的建立,有效地集成和共享了政府及联盟成员单位的信息,有效地引领了职教联盟的发展与壮大。二是构建了联盟的领导机构—联盟理事会。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制,首届理事会主席由辽宁职业学院院长担任,有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领导担任副主席。联盟下设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事务的处理。联盟领导机构的建立,夯实了联盟的工作基础,确保了联盟有效运作。三是成立了五个专业委员会。为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层合作,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联盟理事会组建了招生与就业指导委员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委员会、人才资源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与指导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会分别由同类相关专业的院校、企业组成,初步形成以“指导委员会为指导,理事会为中心,专业委员会为基础”的联盟组织运行机制。
(二)密切联系,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
为密切联盟成员联系,搭建校企沟通平台,联盟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并于2013、2014年分别举办了联盟年会、联盟理事长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会议,就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等联盟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同时,为密切联盟成员单位的联系,保证联盟工作顺利开展,联盟在各理事单位配备了一名联络员,建立了联盟联络员队伍,举办了联络员培训班,共培训联络员200余名,增强了联络员网页信息编辑和处理能力。联络员队伍的建设以及联络沟通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成员单位之间及时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更好地服务理事会决策,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完善制度,建立稳固发展的保障机制
联盟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辽西北职教联盟章程》《辽西北职教联盟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辽西北职教联盟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辽西北职教联盟网络平台信息管理办法》《辽西北职教联盟联盟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联盟管理制度,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动力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管理,促进联盟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化,规范管理联盟档案,促进联盟长远、持续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二、突出四个重点,推进校企融合,联盟竞争力逐步提高
重点一:实施“校企互访活动”,实现校企互通互信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联盟在成立初期就设计了调查问卷表,掌握了各成员单位的基本信息情况,积极组织开展“企业与学校互访”活动,让企业与院校多走动,增强相互了解。“企业走进学校”活动是让企业相关负责人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情况,为学校职业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学校走进企业”活动是让学校领导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现状,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提供服务。校企互访活动初步搭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
重点二:实施“双课堂”育人,实现校企紧密对接
联盟与大连森茂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建立了“企业课堂”(场中校),弥补了联盟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使专业课学习实现了与企业紧密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课堂”交替学习,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授课。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学习具有代表性的生产项目,工学交替,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训练和核心能力培养。
重点三:实施“订单班”培养,实现校企人才共育
联盟成员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将校企合作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积极开展“订单班”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联盟学校与辽宁辉山控股集团实施“订单”培养,共同举办“辉山BTEC班”,由辉山集团提供资助,对学员进行国内外BTEC培训,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辉山集团工作;与辽宁省快递协会、铁岭市邮政管理局、沈阳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申通班”,实施人才共育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内容改革与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校企深度融合,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紧密对接的目标。同时,联盟各企业成员单位积极接纳学生开展专业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指导与管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促进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点四:实施“人员互兼互聘”,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联盟为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先后聘请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北方交通重工有限公司、辽宁新天成实业有限公司等2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全过程,共同研究调整专业方向、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共同研究构建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联盟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联盟还成立了建立了人才资源共享库和双向兼职流动工作站,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为目标,在联盟现有双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在联盟内启动了“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的“双百工程”,构建联盟内院校教师与企业师资培训、员工培训的交流机制。实现了教师、高级技术人员的双向兼职,优化了学校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优化了企业技术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
三、搭建五个平台,创新活动载体,联盟创造力不断提升
两年来,联盟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联盟在辽西北地区职业教育中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结作用,凸现了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和活力。
1.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为了更好服务联盟内各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014年4月18-19日,联盟举办了首届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共有来自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阜新市第一职专、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等15所学校的7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分为插花、宠物外科手术、汽车营销、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四个项目,实行笔试+实践的方式进行比赛。大赛邀请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作为评委,比赛过程全程录像,确保大赛的公正、公平、公开。经过角逐评比,最终有辽宁职业学院、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抚顺农业特产学校等7所院校获得奖项。
2.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搭建教育培训平台
2014年4月23日-25日,在辽宁职业学院举办了第一期骨干教师和企业经理人培训班,来自联盟内校企成员单位的120名骨干教师和135名企业经理人参加了培训。联盟邀请了辽宁职业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同时对来自联盟内的骨干教师、企业经理人还进行了户外拓展训练活动。通过培训,对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采取各类就业措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为帮助联盟内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联盟成立了就业研究中心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广泛搜集各成员学校毕业生信息及企业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并积极与辽宁省就业援助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才中心等省内外机构进行合作,努力提高联盟内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14年5月30日,联盟在辽宁职业学院举办了首届大型人才招聘会,来自省内外的215家企业和联盟内院校的2000余名毕业生参会。招聘会当日,企业为学生提供近3800个岗位,最终有1235名学生成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通过招聘会的举办,为相关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招聘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让每一名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凸现了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功能和活力。
4.做优做强专题网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为促进联盟成员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建设了专题网站,设置了学术之家、职来职往等9个专题栏目。自网站正式开通以来,除了供联盟成员单位交流工作动态、展示所获成就、发布用人信息外,还建立了联盟网上专家资源库及创业先锋库。同时,联盟秘书处将联盟网站链接到各成员单位,制定了联盟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给成员单位发放了信息传送权限;建立了微信平台,加强联盟宣传,力争将联盟网站做优做强。
5.实施基地遴选计划,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2014年联盟实施了联盟公共实训基地遴选项目,研究制定了联盟内企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计划以及联盟内校企合作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将企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成真正的“厂中校”;将学校内的实训基地建成真正的“校中厂”及技能鉴定中心,实现合作互利共赢。目前,已在辽宁开原雨润食品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辽宁陆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铁岭中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辉山乳业集团等企业遴选公共实训基地6个,所有公共实训基地都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协议化管理。通过共同协助建设,努力把被遴选上的企业不断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教育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示范性实训基地。
四、抓好六项工作,强化对外宣传,联盟影响力日益扩大
一是抓好联盟扩员工作。当前,辽西北地区急需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交通物流、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园林花卉、商贸旅游、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为增强集团化办学服务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打造辽宁职教集团品牌,促进联盟畜牧兽医、园林园艺、汽车装配、机械制造、交通物流等主干专业群建设,联盟积极吸纳对上述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的企业、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加入职教联盟。两年来,联盟成员单位从新成立的205家增加到了345家,极大地增强了联盟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是抓好专项调研工作。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全力做好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改革与发展工作,两年来,联盟秘书处先后赴沈阳、大连、营口、青岛、烟台等地,进行了职教集团化办学专项调研工作,以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引导联盟职业院校科学设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抓好技术服务工作。联盟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联盟成员学校面向社会开展食品检验员培训、叉车培训、汽车驾驶、汽车维修、农产品种植、家禽饲养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达3万人次;协助辽宁省教育厅举办了“全省职业院校农林牧渔大类学生技能大赛”等多项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了联盟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四是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联盟于2014年3月28日举办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一体化论证会。来自沈阳农业大学、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西丰县职教中心、昌图县职业高中、辽宁丹铁种业公司、铁岭宝源种业公司、辽宁唐人神曙光集团,铁岭永鸿牧业有限公司等院校、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制订了《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农经管理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专升本考核纲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考核纲要》。对参与教育部大力倡导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抓好项目研发工作。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开展,联盟召开了由职业院校、企业参与的“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论坛,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联盟职业院校与铁岭通达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进行荷花的反季节栽培研究项目;与省农科院合作的《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及推广》获2013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重点项目;申报的《构建中、高、本职教有机衔接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申报的《辽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育科学一般项目课题立项;与企业共同研究编写、出版《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研究》等等。各研究项目实践与探索体现“四个性”:即体现校企合作的“导向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体现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探索的“集团性”、反映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科学性”。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职教联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推广应用价值。
六是抓好对外宣传工作。联盟充分发挥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通过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加大对联盟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联盟影响力。一年来,联盟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活动载体,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高职高专网、搜狐网、网易新闻、百度新闻、辽宁省政府网等各大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两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联盟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联盟的共建共享共发展初见成效。但是在看到联盟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联盟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在运作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在联盟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辽西北地区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领域的规模企业运作为平台,以科研、院校、校企的合作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