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报告
开放 合作 贯通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出自:本站 发布时间:2014-10-23
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 陈少华
职教集团成立背景
根据江西省委、省政府“两年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的重大部署,经2010年2月22日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决定,将国企改革中不再保留的冶金、石化、纺织、医药和电子等5家集团公司所属的10所职业院校委托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管理。加上建材集团原有的两所学校,目前建材集团公司共管理12所学校,其中3所高职、9所中职。
江西省建材集团牢固树立支持改革、服务大局、勇于发展的思想,让懂教育者管理教育,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学校工作由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单津辉同志分管,并专门成立“学校管理办公室”,全面、专业管理学校各项工作。
2011年1月,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抢抓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集团化办学的精神,整合资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起组建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后经省民政厅注册登记为法人单位。目前,共有成员单位53家,其中12所职业院校,39家企事业单位和2个国家级工业园区。
主要做法
四年来,职教集团坚持开放、合作、贯通,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共建、共享、共赢、共长”合作发展平台,促进成员院校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助力成员企业经济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职教集团以高职引领、示范带动、校企合作、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和专业建设、中高职衔接、职业培训、科研协作、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等6个工作部,以及1个培训中心开展具体工作。
建材集团学校管理办公室和职教集团办公室合署办公,有利形成了以各成员院校为核心的紧密型职教集团,全省首创,全国特有。
二、加强分类指导,推行科学目标考核。职教集团根据各校特色,从“关心、支持、帮助、评价”出发,坚持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一校一策”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正确引导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关系。四年来,职教集团指导各校共投入教育教学资金6亿多元,大力深化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实训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职教集团的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高职,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江西现代技师学院、江西省化工学校等5所中职院校均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院校,实现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上新台阶。正谓是“中、高职竞相发展,示范院校群星璀璨”。
三、坚持资源共享,共建发展活力平台。职教集团调动并盘活一切有利资源,创新创造,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一是职教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设立,接受江西省民政厅和江西省教育厅监督管理;二是邀请江西省建材、冶金、电子、石化、纺织等六大行业协会(学会),江西省职业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成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并受邀参加江西省医养服务行业协会,形成学校与相应协会(学会)开展行业对话与对接工作机制;三是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从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全力开展校社项目建设与课题研究;四是得到江西省人力资源与保障厅大力支持和认可,职教集团举办的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二、三类资格,计算机、数控等5个项目前5名选手可荣获省人社厅颁发的高级工资格证书;五是与南昌市政府深入对接,共建“南昌市校企合作协会”,牵手人社机构共创创业培训基地,担当职业院校与南昌市园区重点企业的牵线“红娘”,助推企业发展。
四、开放合作贯通,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局面。职教集团以龙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主,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开展职教集团各项工作。秉持大度大气理念,谋求全方位开放、合作、贯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承接“兴校”到“兴企”之责任,践行职业教育之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开放、合作、贯通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职教集团谋求对学校、社会、国际全面开放,探索举办特色学院,建立开放大学;坚持与政、行、企、民、校多主体合作办学,欢迎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坚持中高、中本衔接和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贯通。
主要成效
一是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持续两旺。职教集团认真研判招生竞争形势,对各校加强政策指导,搭建交流平台,用活资源,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实现12校招生人数连年平稳增长。目前,在校生总数由2009年的5.1万人,增长为2014年的6.5万人。2013年、2014年,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现代技师学院等学校生源出现“井喷”,实行了新生入学笔试和面试考核选拔,进一步提升了生源质量。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了超计划50%的学生填报第一志愿,且多年文、理科录取分数超江西省高职划定分数线100多分。
二是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持续向好。职教集团结合12所学校专业和办学特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就业联盟”,共享就业资源。每年合力举办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各校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每年为社会输出近2万名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世界500强和中国200强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同比每年增长2%,学生满意就业,安心就业。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协作稳健前行。职教集团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4年8月,共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20期,培训教师2000多人。深入开展“双百”工程,每年实现校企互派百名教师(能功匠)下企业、进校园锻炼。通过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地位等系列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了一支有师德师风、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目前,12所学校共有教职工3533人, 高级职称以上1073人,研究生学历968人,“双师型”教师达80%,较四年前新增1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示范(特色)专业,新增27名省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教集团整合成员单位科研力量,联合申报教改、科技项目课题3项,与企业合作开发技改项目12项。
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新篇。职教集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职引领、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作用,从适应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率先在职教集团成员院校开中高职衔接贯通教育试点,成为2012年度江西教育十件大事之一,并在2013年获得全省推广。2014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又与东华理工合作,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单位。与江西省化工学校深度联合,共同组建化工分院。打通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五是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别开生面。职教集团和成员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开办100多个“订单班”、“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班”,合作开发了学生岗前职业培训课程开发包并组织实施,建立了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赢”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职教集团依托校企合作优势,与五家上市公司合作探索师资培养新途径,开辟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新局面。通过企业实践,教师们提升了实践技能、更新了职教观念、丰富了教学案例,掌握了行业趋势,为职教集团师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路,为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无缝对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六是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职教集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举办职教集团技能竞赛,积极引导、鼓励全体师生锐意进取,提高技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四年来,各校师生在国际、国内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积极拼搏,技压群雄,实现了国际奖项“零”的突破,个人、团体获国家级各类竞赛一等奖100多个,省级各类竞赛一等奖500多个,获奖名次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13年,受教育厅委托,职教集团代表江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洽会,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创江西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在教育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比中,职教集团三所成员院校,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分别斩获一、二等奖。其中江西省医药学校《传统中药人才的现代职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殊荣,是国家对教学成果的最高奖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高荣誉,实现了江西职业教育上的新突破;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李甬波、江学文、程月忠等三位同学,在参加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3届世界技能中国区域选拔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全国前八名的好成绩,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创造了学校、江西现代职教集团,乃至江西省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七是为地方经济作出新贡献。职教集团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盘活资源,拓展服务社会功能,组织各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算机、电子、数控、冶金、医药、化工、纺织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四年来培训鉴定人数累计达10万多人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医药学校和江西现代技师学院等4所学校被评为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下一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江西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期下,江西现代职教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江西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推动两个转变、构建一个体系”,坚持“开放、合作、贯通,大气,大度”,做到“乐学、乐教、乐办、乐管”,进一步做实做强江西现代职教集团,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