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报告

开展集团化办学 助力北京交通事业发展

出自:本站 发布时间:2014-10-23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李怡民



    为满足北京市建设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交通委的指导下,依托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条件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北京交通事业发展对交通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期间,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现代化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 

    伴随北京交通进入结构深化调整,服务多样化、一体化、多层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交通行业提出,以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公平、和谐的交通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构建世界级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因此,建设一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北京市交通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开展集团化办学,搭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适应北京交通事业发展要求,北京市政府,交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统一认识,通过集团化办学的形式搭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在交通行业内部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由政府、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科研机构六类成员组成,实行 “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管委会整合政府管理力量,承担职教集团宏观决策与管理;理事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合作,承担集团办学职责。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由政府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交通职业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职教集团成员的综合优势,形成集团化办学优势。 

    2011年,受教育部委托,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制度创新工作。通过对北京市交通企业的充分调研,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并经市交通委、市教委联合印发于2011年7月1日在北京交通行业正式实施。作为国内第一个行业颁布的校企合作条例;“暂行办法”解决了职业教育制度缺失问题,在行业内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解决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以制度形式明确了交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 

    三、依托集团化办学,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校企合作暂行办法的指导下,集团内建立起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产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五大合作平台:交通人才流动服务平台、交通人才培训师资平台、成员共享的实训平台、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交通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实现了职教集团内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层次融合。 

    (一)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开展专业建设 

    适应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井喷式发展,通过引进香港地铁公司的人员培训课程,融入企业的培训文化,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填补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空白。我们与国内最大的地铁企业——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已经积累的丰富的职业培训经验,围绕地铁运营企业实际岗位,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形成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包括电动列车驾驶、站务管理、工程技术、通信与信号及供配电等培养方向,基本涵盖两大地铁公司主要用人岗位。 

    适应北京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对汽车类专业进行调整: 由大车维修为主向小车维修为主转变; 由重维修向重检测和保养方向转变; 由仅重技术向技术、管理、营销全面发展。 通过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在全国率先开设《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填补国内职业教育空白; 与丰田公司合作开办了丰田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汽车营销(F-SEP)班。 

    适应交通运输方式转型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基础上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伴随交通基础设施由重建设向重管理、养护的转变,及时调整路桥类专业结构,增加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与控制、道路桥梁监测、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展“订单”教学,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充分依托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平台,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德国巴斯夫、一汽丰田、上海通用等中外优秀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冠名班”、“品牌班”。引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 

    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建设、招生就业、教学质量管控等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都渗透着企业的要求和企业文化。企业参与学院全员育人的过程,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德能知的要求中,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系部、进班级。 

    (三)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开展大专业体系建设,建立了校企双负责人制,每个专业均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建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校内教学大专业团队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课程开发及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为专业教师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岗位轮训。在企业建立导师制,企业导师既对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技能的指导,同时对学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进行引导和教育。 

    (四)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按照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真实运营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融合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两个定位,三个满足”。两个定位——既是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又是企业培训中心。三个满足——满足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生产实习需要,满足企业应急训练、值岗能力训练和新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需要,满足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需要。 

    与德国宝马、保时捷、奥迪以及一汽大众等品牌合作,建设具有跨企业培训中心和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建立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组织集团内专家、专业教师开展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学生在真实的检测工作中辅助专家和教师从而得到锻炼。 

    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主动服务全国职业教育 

    (一)建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牵头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使该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4月27日成立,学院被推选为主任单位。 

    专业委员会适应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教学基本标准,引领相关院校开展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校企合作机制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等。 

    依托职教集团,面向全国举办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邀请集团成员单位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港铁(国际)轨道交通培训有限公司有经验的师资授课,保证培训质量。 

    (二)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跨区域合作 

    2011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与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天津交通教育集团形成京津沪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定期联席会议机制。 

    以推进京津沪交通职教特色专业、促进三地交通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立足京津沪三地交通物流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京津沪集团化办学的各自优势,开展物流专业的跨区域、集团化合作。 
    通过三地职教集团教师专业比武、技能大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跨区域发展的道路。 

    五、开展职教集团的国际合作 

    2012年,职教集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知名交通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交通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中德开展三方面合作:一是开展课程引进;二是面向交通企业在职员工开展高端培训;三是成立中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交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1.开展课程引进 

    围绕交通行业发展急需的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汽车机电一体化、智能交通等专业,引进德国职业课程,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工程师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端职技术技能人才。 

    按照北京市交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标准,组织中德双方职业院校、企业、研究所进行研究,量身定制课程,融入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德方对中方师资进行培训,提高职教集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帮助职教集团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首批引进德国的交通工程、运输机械、信息技术等17个课程模块的内容。首届中德合作课程班于9月底正式开班。 

    2.面向交通企业在职员工开展高端培训 

    组织行业企业在职管理、技术骨干人员赴德国系统学习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我市交通行业高级技术管理精英团队,为我市“公交城市”建设储备管理技术领导者。 首期为北京公交集团开办在职人员高级研修班,将于年内赴德国培训。 

    3.开展交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2012年11月,中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所挂牌成立。将针对北京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管理及技术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围绕德国职业课程引进、国际职业证书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六、较好地支持北京交通事业发展 

    1.教育质量获得企业认可 

    学院参加教育部与德系五杰汽车企业开展的汽车机电职业人才培养项目,德方通过对合作院校的评估中认为学院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集团组织专家参与SGAVE项目工作包的开发工作,在项目推进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丰田公司通过对全国34所丰田T-TEP合作院校学生就业、教育教学、场地设备、丰田班教师参加培训通过率、品牌建设、项目合作等综合评价,连续五年将丰田T-TEP优秀学校一等奖授予学院。 

    通用公司通过对全国16所A-SEP合作院校招生总数、学生就业及留存率、教育教学、实训室建设、讲师资格、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情况等综合评价,将学院评选为全国唯一一所 “上海通用汽车最佳A-SEP合作院校”。 

    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就业,学生质量获得企业满意。2010年在号称“世上最难就业年”,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首届高职毕业生100%就业,所有学生均进入地铁相应工作岗位。 

    2.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学院连续七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比赛,共获得五个冠军,十七个一等奖。 

    在全国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首次参加由铁道类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项目的比赛,学院获得总成绩第四名,全国交通类院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3.较好地支持了北京交通事业发展 

    (1)缓解北京地铁人员缺口。目前,学院每年向北京地铁输送毕业生近千人,缓解了北京地铁人员缺口,保障了地铁安全运营和新线开通。 
学院与香港地铁公司、京港地铁公司合作开办的轨道交通人才高级研修班面向4号线运营中的值班站长、列车司机、维修技工等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培训员工700余人,有力支持了地铁四号线的开通。 

    (2)支持北京汽车后市场发展。目前,在北京市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的管理及技术骨干均是集团毕业生。源源不断的优秀毕业生保障了北京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 

    (3)保障北京路桥安全,为道路畅通创造条件。举办“路政杯”北京交通路政行业职工技能竞赛,为我市路政行业一线员工提供了展示、比拼技能的舞台,形成“技术能手”人才的选拔机制。依托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全市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全市道路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