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坚克难,做教学改革的领路人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职示范院校过程中,
她主持“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开发的研究,与企业专家就自动化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通过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及所需知识点分析,与企业专家共同整合课程,先后修订了“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课程标准、确定与企业实际需求相一致的课程内容。为满足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教学要求,她和她的教学团队在原有9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扩建了电子产品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微控制器实训室,与美国GE公司合作共建了GE自动化实训基地,形成了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为了满足“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需要,她与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了课程教学开发工作,与企业专家和同行共同编写了两部突出岗位职业能力,与精品课程配套的教材,使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场地、教学评价等更加体现和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为了解决在仿真系统和实训装置中出现的仿真系统监控软件信号传输不畅,仿真系统跳闸及开关不合闸等问题,她组织项目组教师加班加点,反复摸索,熟悉仿真系统和供配电设备的操作使用,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演示,使每个教师都能独立进行操作,熟悉任务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
在研讨编制课程授课计划、工作页、考核评分标准过程中,她坚持教学场地以供配电实训室为主,积极创设工作环境、营造工作氛围,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5个学习情境12个工作任务,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完全是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设备为载体,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设计,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她利用课件、供配电设备实物、录像等进行讲授,运用供配电仿真系统、实训装置和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穿插进行供配电设备的认知、倒闸操作、继电保护操作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更为系统化、规范化,该课程独特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有在校学生受益颇大。2011年主持的《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在首届山西省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铜奖。
二、细心关爱,做青年学生的贴心人
在做好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
三、不懈追求,做教学科研的带头人
在专业教学工作中,
近年来,她主持和参与了省级教研项目5项,院级教科研项目4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山西省教育厅“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山西省教育厅2007年12月立项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10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了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10年7 月立项的“教学做一体的电气传动系统及应用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类课题;还有两个科研项目获学院一等奖。
由于她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近年来先后荣获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和“双师型”教学名师称号,同时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二等功。2010年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2012年11月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称号;2013年被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授予“杰出知识女性”称号;2014年被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