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教师奖

潘海生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师

出自: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5-05


 


潘海生同志对职业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他充分发挥天津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的学科优势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平台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全身心投身于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推广意义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一、坚持理论创新,关注职业教育前沿热点问题

潘海生始终坚持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背景优势,积极围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理论前沿、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他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具体包括: 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国务院委托项目《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子项目《迈向创业型经济的职业教育改革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技能内生性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课题《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职业教育与产业竞争力》,欧盟合作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楼宇自动化领域课程开发》等。

他先后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独立发表(或第一作者)14篇,出版专著4部,参著2部,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优秀成果奖2项。部分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递交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其中,2011年相关咨询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他积极将研究成果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硕士生人才培养过程,先后开设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等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二、注重实证调研,着手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制度

潘海生坚持透过数据看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中华职教社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收集、整理了大批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积累了大量反映中国职业教育基本现状一手数据。相关数据和案例成为相关政策制定、学术研究重要的依据。

潘海生坚持校企合作基本现状调研,初步建立起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制度,弥补了相关领域空白。2011年,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委托,他具体负责了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现状调研活动,形成了近3万字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现状调研报告》。报告利用大量的调研数据和案例,从现实与愿景两个维度对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描述,进而沿着历史与现实的线索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困境进行了分析,刻画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真实画境。该报告被选为2011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大会主题发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2011》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正式出版发行。部分相关成果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并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2012年,受教育部委托,潘海生具体承担了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秀案例征集任务,历经半年,共征集到31个省、市、直辖市的600多个典型案例。在对600多个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2012》。2012报告重点从政府统筹主导、企业积极参与、院校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区域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五个方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进行梳理。20112012报告自发布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3115日,《中国教育报》以整版形式对年度报告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刊发了署名文章,“中国高职高专网”等多家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20112012报告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制度的初步建立。

潘海生通过案例研究,积极总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经验,助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与创新。2013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潘海生作为专家组成员,对2012年收集的600多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进行了严格的评选,从中遴选出100个案例,结集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选编》,在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宣传校企合作理念,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该书被选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学术会议的指定材料。

此外,他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现实判断,为后续理论研究奠定了实证基础。

三、热心职教事业,积极参与中国职教学会、中华职教社学术活动

潘海生积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术活动,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和学术活跃度。他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二级分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筹建、组织建设、学术交流、校企对接、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亲历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他担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具体负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2009-2012年,他具体负责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其他兄弟学会承担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年会分论坛的论文征集、评选和组织工作。2012年,在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具体负责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在天津、杭州、常州等9地组织的系列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学术交流会。本次系列交流会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学术水平高,共有400多职业院校、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0年,潘海生积极参与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承担的中华职教社的温暖工程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促成贵州毕节中等职业学校、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北京阳光海天有限公司之间的校企合作,采取“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西部地区300名劳动力转移。

潘海生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与现代服务行业协会、轨道交通行业协会、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汽车制造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联系与合作。他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与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联盟,论证能光伏行业高职相关专业设置,制定太阳能制造工用工标准、开发专业教材、建立师资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他作为项目专家正在牵头负责光伏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工作。

2011年,潘海生参加了由中华职教社组织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职业培训项目、武汉光谷物联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并先后多次参加中华职教社组织的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专题的研讨会。在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的指导下,执笔完成了中华职教社呈报的《以三社帮一村 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经验介绍》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了前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重要批示。

此外,潘海生同志还积极参加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师资专业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会兄弟学会的其他相关学术活动。 

潘海生同志忠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热情,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科研素养,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完全符合“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研究奖”评选标准。因此,我校郑重推荐潘海生同志为“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研究奖”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