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曲永栋
〔摘 要〕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研究工学结合在中职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米宝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
一、明确“工学结合”的内涵、意义和模式
(一)“工学结合”内涵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协调发展。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二)开展“工学结合”的意义
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促进专业建设 专业是职业学校的支撑。通过推行工学结合,能有力的促进专业建设。以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该专业始建于1993年,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2006年被认定省级重点示范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重点支持专业。
促进“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要求教师要具有高素质、技能型,要成为专业师傅,即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
促进实践和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和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所必需。我校大力度推进,现在,共有69个专业实训室或车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动手实践。
促进毕业生就业 开展工学结合,可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1.校企联合模式 或者是“引企入校”式,或者是“办校入企”式。
2.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 可以在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创办各类企业,既解决职业学校经费短缺问题,又能创出自己的产业品牌。
3.订单式模式 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
4.顶岗实习模式 是指学生到企业具体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生产工作实践。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厂方技师的指导。
5.工学交替模式 是指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
6.“2+1”模式 三年教学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践。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
二、 “工学结合”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背景下的问题
政府的政策和投入 工学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已有的法律法规偏于政策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现有工学结合模式缺乏政府的督导和协调。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长期不足,致使职校无法支付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社会偏见问题 传统落后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有人认为,学校搞工学结合,学校不像学校,学生不像学生,家长不支持孩子,企业怕影响工厂生产。
企业积极性问题 企业认识不到位,消极面对,重招用,轻培养,只想伸手用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认识到企业设备和设施不仅有生产性作用,而且还有教育和培训作用,教育价值判断错位。
(二)在一般中职学校中的问题
办学思想不端正,认识、措施不到位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职校应有的办学功能缺失,只注重招生、分配,认为搞“工学结合”搭人出力花经费,只抓好中职学历教育就行了。因而对“工学结合”无理论研究,无组织架构,无落实措施。
办学设备落后 无法满足工学结合需求没有职校应有的实习实训车间或基地,个别贫困地区的职校还是“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跑机器”,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两张皮”,无法满足工学结合的基本需求。
教师质量不达标,胜任教学有困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双师型”尚有较大距离,特别是专业教师严重匮乏,普遍存在在校教师年龄老化、青年教师分不进来的现象。
在组织、制度上缺乏常态、常效机制“工学结合”的意义只停留在文件里、口头上;“工学结合”的制度只停留在纸上、墙上。组织架构迟迟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也无布置,无检查,无考核,形同虚设。
三、注重“四个发挥”,加强“工学结合”在中职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营造区域良好大环境
工学结合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为此,政府要采取政策性和制度性的改革措施,使企业改变被动勉强的状态。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制度要求、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如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对企业支付实习学生的报酬以税前扣除。此外,要重点宣传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是工学结合的主办方 ,是工作中枢,要切实发挥主导、领导作用。学校也有责任设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双赢。要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例如我校在加强专业建设上采取地3 项措施。1、建立重点专业牵领机制。如学前教育专业牵头引领物流服务与管理和会计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牵头引领机械加工技术和焊接技术专业等。2、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在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重新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3、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创新教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深化专业改革。
(三)注重发挥专业组牵领作用,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常态工作机制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诸环节中极具专业和特别需要常态运作、细致操作的一环,学校专业组必须扛起这一大梁。专业组长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作基础:全体组员都应是双师型教师,能深入,肯吃苦,善协调。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好形式,既有国外的经验,又有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特色。目前,我校已成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该专业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物组成。有章程、有组织机构、有常态工作机制。目前,已成立2个,其它正在筹备中。
(四)注重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把“教育他们”,变成了“灌输他们”,使他们成了被填充的“鸭子”。如何把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工学结合”成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要通过切实的入耳、入脑的教育,切实发挥每一个学生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主人。要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要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