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论文从职业学校确立主体德育观,激发学生内在需要途径,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在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并说明了德育为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激发;内在需要;德育实效;职业意识
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时期,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掌握相关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也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一、确立主体德育观是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属于全人类共同文明的那部分优秀传统道德,吸纳先进德育理念,结合传统德育教育优势,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成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精神层面、文化层面、道德意识形态层面等整个社会结构多角度的变革,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主体性德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向
重视学生主体人格的提升,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挖掘其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全面发展;遵循德育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从而能够因材施教,耐心做教育,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2.在尊重、平等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
作为教育单位与教育工作者,要多做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独特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放弃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不要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要作为朋友那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3.在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
在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承担着指导者与引领者的角色,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恰当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观念。教师更要有这样的职责,即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调整中找到自我尊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二、激发学生内在需要途径为载体
要想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必须做好巩固与强化工作。职业学校学生的两大需求既包含积极的需求,又包含消极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这两方面的需求。
1.要具有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全面发展的理念把握职业学校新生的需要,创造条件做好满足与引导工作。我国职业学校的现实是:学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他们大多缺少生活历练,虽然对将来的人生有美好的憧憬,但是对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怎么提高自身素养缺少思考。这样就使成长的需要、提高素养的需要、就业的需要等在他们身上成了隐性的内在需要。在此大环境下,职业学校需要花费大量心血做好学生内在需要的激发、巩固与强化工作。
2.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开展体育活动不需要很多文化知识,加之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玩耍性等特点,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作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白阳光体育就是阳光德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有利于形成全校性的师生互动氛围,增加学生对所在学校、所在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三、以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方向
所谓职业意识通俗的讲就是就业意识与择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中等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就业需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
1.首先,应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思想观念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许多学生读职业学校实属无奈的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想的更多地就是混个文凭,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劳动光荣,工作幸福,报效社会等深层次问题考虑甚少,对就业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对于职业意识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目前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2.其次,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
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职业学校教育更应关注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发掘学生潜能和特长,增强职业意识。所以,职业学校从入校新生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不仅要开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要求,以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精神学好专业,还应把职业意识的培养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会自主做出职业选择,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
总之,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提高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为己任,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使学生具有良好品质,为培养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