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作者:孙丽 出自:《职业技术》 发布时间:2013-06-19 09:56:2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勤劳操作、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养成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于个人的终生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是学生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阶段,也是他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内部因素指可能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状况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心理发育时期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侧重于三大方面:做人、做事和学习。

一、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基础——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环境能陶冶性格、怡养情操和净化心灵。学校首先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实现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气息,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体验学习的快乐。其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幻灯、录像、挂图等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学生练习的操作来检验学生对每次课程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敬业精神。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老师的直接讲授效果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更便于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操作步骤。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点拨和讲解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速度,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内讲授完成足够的知识内容,突出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过程,其中必有反复,这决定了这一过程的曲折性与复杂性。现代行为培养与矫正原理告诉我们,合理而适度的强化,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与自制力,增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新思路,切实实现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课程研究上,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先后进行了“一专多能”和“联合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其中“联合式”教学法的研究获得了省科研成果的认定。全组教师都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改革,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良好风尚。

“联合式教学法”是对学生的实际裁剪、缝纫制作、归拔熨烫、面料的选择与使用等能力进行综合测试和全面的考察。体现了服装设计的完美性、结构制图的科学性、缝纫制做的合理性等,重在其综合能力的考察。

这一阶段既是学习的结束,又潜在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渴望。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做好“联合式教学法”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同时,学生们在评头品足之余,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联合式教学法”集中体现了学科(设计、造型、工艺等)之间的分科与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相一致的原则,强调了知识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成绩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综合评价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助推器——激励评价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多种思维方式,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通过类比、联想的思考方式和逆向、侧向的思考角度去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教育过程中的激励一是不能只囿于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取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也要给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与伯纳曾说过:“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应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二是以激励为主并不排斥或淡化其他的教育方式,因为习惯究其根本是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在行为学上有正强化,也有反向强化。如批评、惩罚等,要视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定。

教育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调控机制,需要学校有一个科学直观的评价体系,在行为习惯的评价上,我们采用每堂课上的练一练、赛一赛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给学生评价,使学生能够有目标进行能力培养和提高,让学生每一次课上都能够有成功的体验和收获。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为美化人类而服务的思想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状态,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不仅是学习中的优胜者,还要成为有高尚的品行、健康的心理、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才,那才是我们教师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