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 > 一位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教发展如沐春风
一位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教发展如沐春风
作者:李佩 出自: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2-09-27 14:10:07 点击次数:2
李青锋,四川省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校长。执教28年来,他经历了职业教育从指令性计划、定向招生模式到与市场接轨、面向社会招生的转型,经历了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见证了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

  1984年,我大学毕业,成为铁路行业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2001年,我到四川省的内江铁路机械学校任校长。28年的执教经历,尤其是近10年来经历的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让我坚信,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愈加清晰,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国计民生中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10年来,国家和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我们学校获得的经费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2000年前后,由于高校扩招,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普通高中的人数增多,中职生源大幅萎缩,全国各类中职学校都出现了招生困难的情况。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陷入了低谷。当时我们学校正处在从指令性计划、定向招生的模式,向与市场并轨、面向社会招生模式的转型时期。由于我们学校专业性较强,就业较有保障,招生规模虽然不至于出现大滑坡,但也从原来挑选生源变为来者不拒。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一些老师对职教行业丧失信心,骨干教师一度严重流失。

  情况得以扭转是在2002年。这一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自此以后,国务院先后3次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并成立了由教育部牵头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教发展的重大问题,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逐步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并带动职教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期”。2003年以前, 我们学校还只有1000名到2000名学生,不到5年时间,人数就翻了一番,现在已有5300多名学生。2006年,我们还在成都建起了占地400多亩的新校区。

  近年来,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交通大发展,全国多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纷纷来我们学校“预订”学生。今年毕业的学生,去年就已被“预订”一空;2013年毕业的学生,95%都被企业“预订”;年年都有一个班的学生被“整锅端”的情况。成都地铁公司今年9月10日来我们学校挑选的,是2天前刚入校的新生。这段时间,还有重庆地铁、宁波地铁、广州地铁来学校“下订单”。

  2008年5月12日,我参加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职教攻坚动员大会。会议提出,要实现四川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的跨越。四川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充分体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让我们职教工作者备受鼓舞。尤其是灾后重建4年来,职业教育的变化更大。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全省的职教专项经费还只有几百万元,现在每年已达数亿元。今年四川省专门拨给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专款就达10亿元。

  让我们自豪的是,职业教育还发挥了惠民富民、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你可能想不到,四川省第一位藏族地铁女司机就来自我们学校。她名叫肖芳,是我省“9+3”免费教育计划改变了她的命运。“9+3”免费教育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加3年免费中职教育,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启动的。我们学校是省内首批5所试点学校之一,2009年春季招了56人,肖芳就是其中之一。与她同届毕业的藏区学生有16人在成都地铁工作。他们告诉我,不仅要在成都成家立业,还要把父母和兄弟姊妹接来,让他们也过上城市生活。全省得到“9+3”帮助的藏区孩子已近3万名,他们成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学成一人,脱贫一个家庭,这也是我们职教事业的目标之一。

  在人才招聘中,我们也有了可喜的变化。有一些毕业于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收入还挺高,他们却辞职来我们这里应聘,选择当一名职教老师。

  如何办职业教育?应该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注重内涵,注重质量。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重视综合素质

  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人才选择已回归到品德本位。企业来学校选毕业生,几乎都将品德考核放在首位。他们非常细致地考察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而将专业能力排在其次。的确,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2003年起,我们实行德育学分制,涵盖学生在校期间非课堂时间的各个方面,每个学期严格考核。德育学分不及格的学生,在推荐就业时学校一律不予考虑。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还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成为一名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劳动者。这在当时工科类中职学校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最初推行这些措施时,的确遇到一些阻力,但经过几年的坚持,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的信任和赞许,不仅仅是由于专业过硬,更多的是体现在德育综合素质上。

  比如我们在地铁、国铁的机车专业就不乏德才兼备的毕业生,他们现在不仅仅是行业的骨干,更是职业道德的楷模。我校2002年毕业生、四川省六盘水机务段的陈艺,2008年荣获全路优秀共青团员、2008年度全路新长征突击能手称号。毕业生李翔在广州地铁工作多年,行车工作中不仅做到无救援、无投诉、无责任晚点,还多次主动承担关键时期、关键车次的行车任务。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驾驶技能的培养并不难,难在当司机遇到危急时刻,是否首先想到对自己身后成百上千的旅客负责。这就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我认为,对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因为职业教育主要面向企业需求,环境更宽松。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发展的“立交桥”,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重要途径

  2010年7月,中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1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整体部署。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翻开新篇章。规划提出,要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建设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生升本科的比例仅为5%,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上职业院校就是一种终结性教育,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也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四川省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中,必须有相当比例面向中职学生,并逐年扩大这一比例。目前还需要解决的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核标准应更加多元,因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都不同,仅仅按高考分数来选拔中职学生并不合理。今后,考核标准应从重理论转变到重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体现了教育面向人人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除了学历教育外,短期职业培训和终身职业教育也是职业学校的功能。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途径帮助人们接受终身职业教育,我们可以大有作为。

  职业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职业学校聘用社会“能工巧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担任特聘兼职教师。在这方面,除了国家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支持外,学校自身也要多想办法、多创新。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3177所,在校生2197万人;高等职业学校1280所,在校生744万人。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2007年起,我国政府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覆盖90%的学生。从2009年起,对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2010年又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1年受助学生达到395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各项奖补政策,受资助面达20%以上。

  李青锋口述 本报记者 赖薇整理